张江陵笑声比说话声明爽,“说得好,我但觉那幅画违和,却说不上来哪里,原来是一个拙字。”公,变成了我,亲切七分,“不知赵姑娘与苏州赵府是否有渊源?”

赵青河插言,“晚辈与苏娘为义兄妹,我姓赵,苏娘却姓夏,先生问得巧,我二人正栖身于赵府。”

“两位恕我直言。”张江陵沉思后再开口,“听说赵府大老爷乃江浙一带鼎鼎大名的鉴赏家收藏家,如今由他借出来的古画,却让他家两位小辈识为伪作,不知是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,还是恼自己鉴错真伪呢?”

欸?!夏苏和赵青河顿看彼此,神情皆愕。

“先生的意思,《暮江渔父图》是赵大老爷的收藏?”对上心的事,赵青河习惯多问两遍。

“正是。”张江陵点了点头。

夏苏还在发怔,赵青河却已有所思有所动,“先生有所不知,此画这时虽是伪作,却未必是赵大老爷当初鉴错了。”

张江陵听他话里埋伏笔,兴致大起,问道,“此话怎讲?”

“说来话长。我兄妹二人这会儿正要上楼吃茶听画,先生若不介意,可同我们一桌坐,我慢慢说与先生听。”赵青河相邀。

张江陵对这两个小辈亦有好感,十分干脆应了。

到了顶舱茶室,夏苏自觉与董先生换了座位,和少年郎们坐成一桌。

两桌虽然不相邻,她能见赵青河侃侃而谈,而两位先生的神情时不时惊讶,疑惑,了然,赞同,张江陵更是伸手拍了拍赵青河的肩,显然欣赏他得很。

她猜赵青河在说那桩以假换真的案子,尽管苏州府已结案,但不管是本地的董先生,还是外地的张先生,很难再遇到像赵青河这么了解内情的“说书人”了,必然喜欢这个悬疑重重的故事。

“你说咱们画什么好?”十二郎却不让夏苏继续神游别桌,对着本桌唯一的“大人”,力排“众议”,认为应该征询一下她的主张。

夏苏垂眼,见桌上一大张宣纸,还有好墨好笔。

不用她问,十二郎充大人,摇头晃脑说道,“每桌出一幅字画,必须与别桌交换,且以一回为限。”

赵青河一上船,也反复强调物物交换,夏苏并不明白其中意义,“你们随便涂两笔就是。”

儿戏罢了,她又不是半大不小的孩子,还跟着凑热闹。

十二郎却不依,“三哥说你擅画,比我们几个都画得好。”

夏苏看着这些面色期盼的少年,神情更淡,“那又如何?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嘻嘻,聆子小皮厚,请亲们多多留评,喜欢的话,别忘了投票票哦。(未完待续。)